贵州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博研究体系以分子机制解析与功能调控为核心,注重交叉学科融合与区域特色资源开发。考生需系统掌握《生物化学原理》(Stryer)与《分子生物学》(Alberts)两本经典教材,重点突破酶学动力学、DNA复制修复、表观遗传调控等基础理论。针对贵州特有的喀斯特地貌微生物资源,建议补充《极端环境微生物代谢工程》(Wang et al., 2021)及《植物抗逆基因挖掘策略》等特色文献。
实验技术方面,荧光报告系统构建(Lentz et al., 2020)、单细胞测序分析(Tang et al., 2022)和CRISPR-Cas9精准编辑(Doudna & Charpentier, 2014)为近年高频考点。需熟练掌握Western Blot半定量分析(Laemmli, 1970)、qRT-PCR数据解读(Schmittgen & Livak, 2008)及生物信息学工具(如KEGG、Phytozome)的应用。跨学科部分重点涉及代谢组学解析(Sinninghecamdy et al., 2020)与合成生物学器件设计(Benke, 2021)。
贵州大学特色研究方向包含:1)铝毒胁迫下植物根系分泌蛋白组学(Zhang et al., 2022);2)贵州高原特有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合成酶基因簇(Liu et al., 2023);3)基于AI的蛋白质结构预测与药物靶点发现(Guo et al., 2023)。考生需在报考前完成至少3篇目标导师近三年发表的SCI论文精读,并撰写研究思路可行性分析报告。
面试准备应侧重:1)分子钟理论在贵州古生物演化研究中的应用(Huang et al., 2022);2)贵州苗药活性成分作用机制解析(Chen et al., 2023);3)微生物合成生物学在清洁能源开发中的创新路径。建议模拟考核采用“双盲交叉答辩”模式,重点考察实验设计逻辑与学术伦理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