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作为国内水声工程领域的顶尖学府,其考博要求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和行业导向。电子信息、水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及声学四个方向均以水声物理、信号处理、通信系统与声学基础为核心,建议考生重点把握以下知识体系:
水声工程方向:以《水声物理与声学基础》(第三版)为理论基石,重点掌握声波在海洋环境中的传播特性(第2-4章)、水声信道建模(第5章)及噪声特性(第6章)。结合《现代水声学(下卷)——声学应用技术》(何永忠等著),深入理解换能器设计(第8章)、水声探测系统(第10章)等工程实践内容。需特别注意2023年新增的《智能水声系统》课程,重点研究机器学习在水声信号处理中的应用(第3、5章)。
电子信息方向:建议以《数字信号处理——理论、算法与实现》(程佩青著)为基础,强化水声信号处理模块(第6章自适应滤波、第8章小波变换)。同步研读《水声通信原理》(刘国瑞著),重点掌握多径信道估计(第4章)、扩频通信(第5章)及声学调制解调技术(第7章)。需关注《水下声学通信技术》(李华等著)中关于6G水声通信的专题研究(第12章)。
信息与通信工程方向:核心教材应包含《无线通信原理与系统》(第4版,樊昌信著),重点突破水声信道建模(第6章)、MIMO水声系统(第9章)及能量高效通信(第11章)。结合《水下通信技术》(王永昌著),深入理解水声扩频技术(第3章)、同步技术(第4章)及抗干扰策略(第5章)。需特别关注《智能通信系统》(张平著)中关于水下AI通信的论述(第7章)。
声学方向:以《声学基础》(何怡生著)构建理论基础,重点掌握水声辐射(第4章)、声场分析(第5章)及声学材料(第7章)。结合《水下声学》(马大猷著),深入理解海洋环境噪声(第8章)、声呐方程(第9章)及声学成像(第12章)。需关注《计算声学》(王仁宏著)中的数值模拟方法(第3-5章)及多物理场耦合分析(第6章)。
跨学科整合方面,建议构建"理论-技术-应用"三维知识框架:理论层以水声物理和信号处理为基础,技术层聚焦水声通信与探测系统,应用层结合无人潜航器、海洋监测等工程场景。需特别关注《水下机器人技术》(李泽湘著)中关于自主导航与通信的协同设计(第6章)。备考时应重点突破水声信道建模、自适应信号处理、智能水声系统设计三大核心能力,同时关注《IEEE Journal of Oceanic Engineering》近三年关于AI辅助水声探测的专题论文。
建议考生建立"1+3+N"复习体系:以水声物理为1个核心,以信号处理、通信系统、声学基础为3个支柱,扩展阅读《海洋声学》《水下声传播》等N本经典著作。需特别注意2023年水声工程学院新增的《量子水声通信》前沿课程,重点掌握量子密钥分发在水声通信中的应用(参考《量子信息与量子通信》,潘建伟著第9章)。最后,建议结合历年真题(近5年)进行专项训练,重点突破水声信号调制解调、水声网络路由协议设计等高频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