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需重点掌握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文献与学术前沿动态,建议精读《文心雕龙》《诗品》等理论著作,结合黑大文学院近三年发表的《文学遗产》相关论文梳理学科脉络。中国现当代文学备考需构建"三十年一个周期"的阅读框架,重点研究1980-2010年间莫言、余华、王安忆等作家的创作转型,关注《当代作家评论》刊发的黑大团队研究成果。新闻传播学考生应系统掌握传播学四大理论范式,特别要注意结合哈工大-黑大联合实验室发布的《东北亚数字媒体发展报告》,针对短视频传播、舆情监测等前沿领域进行专题研究。新闻与传播专业需建立"政策-技术-实践"三维复习模型,重点研读《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23)》中关于Z世代传播行为的实证研究,同时掌握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工具的应用方法。建议考生建立"1+3+N"资料体系:以黑大文学院官网公布的考纲为核心,拓展《文艺研究》《新闻大学》等3本权威期刊,收集近五年导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书。注意关注2024年新增的"数字人文与文学传播"交叉学科方向,该方向已组建由李教授领衔的跨学科研究团队,相关预印本论文可在Harvard DASH平台获取。备考期间应每周参加文学院组织的"学术沙龙",重点记录导师在《文学评论》年度笔谈中的观点演进。建议构建"真题-题库-模拟"三级训练体系,近五年真题显示,文学类考生需在文本细读题(占比35%)和理论应用题(占比40%)上重点突破,新闻传播类考生应加强政策分析题(占比28%)和案例评析题(占比32%)的答题训练。最后提醒考生注意黑大考博采用"双盲"评审机制,需在个人陈述中突出参与过导师课题组实证研究的经历,建议附上已发表的阶段性成果(如CSSCI期刊论文或核心期刊会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