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考试自2018年设立以来,已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命题体系。历年真题显示,考试内容主要围绕三大核心板块展开:首先聚焦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占比约35%,重点考察对课程结构理论、教学设计模型、学习科学理论的掌握程度,如2020年关于"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转化机制"的论述题,要求考生结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具体分析;其次为教学实践研究,占比28%,近年新增"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教学应对等实践导向题目,2022年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案例分析题即要求考生运用ADDIE模型进行教学平台开发论证;最后是教育前沿议题,占比22%,涉及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教师专业发展新样态等热点,2023年"人工智能对教师角色重构"的论述题引发考生对TPACK框架的深度探讨。值得注意的是,近五年真题中政策文件引用频率提升47%,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等23份核心文件,特别是在课程实施环节,需重点理解"教学评一致性"原则的操作要点。备考策略应建立"三维知识网络":纵向梳理从杜威经验课程到新课改的演进脉络,横向整合教育技术学、心理学等跨学科理论,立体化把握"理论-政策-实践"的转化逻辑。建议考生建立"真题-文献-案例"三位一体的复习体系,针对近三年高频考点(如单元整体教学、学习任务群设计)进行专项突破,同时关注《课程·教材·教法》《全球教育展望》等核心期刊的年度研究热点,培养理论批判与学术创新思维。考试时间分配需遵循"7:2:1"原则,即70%时间用于核心理论题,20%应对热点分析题,10%预留作答弹性空间。答题时应注重"政策依据+理论支撑+实践案例"的三段式结构,特别注意运用Bloom分类法、SOLO分类理论等工具增强论证科学性,对教学设计类题目建议采用"目标-内容-方法-评价"四维框架展开,确保逻辑严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