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哲学考博真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曲阜师范大学哲学学科立足传统文化与现代哲学的交汇点,近年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儒家伦理现代转化、中西比较哲学等领域形成特色研究方向。2023年考博真题聚焦"技术异化与人的解放"主题,要求考生结合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王阳明"心学"展开跨文化比较,并回应人工智能时代人的主体性危机。
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技术异化表现为劳动过程的物化与人的本质力量丧失,机器体系对劳动者的控制已超越工厂围墙,渗透至算法治理、数据剥削等新型领域。马克思指出"劳动资料从属于劳动者"的异化逻辑,在智能合约、零工经济中演变为算法权力对劳动者的隐性支配。这种异化不仅存在于物质生产领域,更延伸至社交媒体中的注意力商品化、教育领域的算法评价体系等精神生产层面。
王阳明心学对此提供本土化回应,其"心外无物"命题强调主体对技术工具的自觉统摄。在"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中,技术应作为"格物致知"的延伸手段而非目的。当代"心学+AI"的融合实践,如儒家机器人伦理中的"仁者爱人"算法设计,证明技术工具可以被赋予价值理性维度。但需警惕将心学抽象为技术中立论的倾向,其"致良知"要求主体在技术实践中保持价值自觉。
跨文化比较显示:马克思强调制度变革的路径依赖,心学侧重主体觉醒的伦理自觉。二者在技术批判层面形成互补:前者揭示异化结构的系统性,后者提供主体超越的实践智慧。当前需构建"技术批判-制度规约-主体觉醒"的三维框架,在人工智能治理中实现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
备考建议重点突破:1)精读《1844年手稿》与《传习录》核心章节,梳理异化理论的心学对应;2)关注《自然辩证法》中技术哲学思想,对比海德格尔"技术解蔽"理论;3)研究IEEE《人工智能伦理设计标准》与儒家"义利之辨"的契合点。模拟题训练应模拟跨学科论文写作,如"算法推荐系统的儒家义理约束机制研究",体现问题意识与学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