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内科学考博真题分析显示,考试内容以中医内科学核心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为原则,题型涵盖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及临床案例分析四大类,总分值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近五年真题高频考点集中在肺系病证(年均占比18%)、心系病证(15%)、脾胃病证(12%)、肝胆病证(10%)及肾病(8%)五大系统,其中"咳嗽的辨证分型与麦门冬汤、二陈汤临床应用"连续三年出现,"消渴病本虚标实分型与六味地黄丸、玉女煎化裁"近两年均作为论述题出现。
考试命题呈现三大趋势:一是经典理论与现代研究并重,如2021年结合《金匮要略》胸痹治法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现代药理学研究;二是强调辨证思维过程,2022年"慢性胃炎肝胃不和证与湿热中阻证鉴别要点"要求考生完整阐述舌脉辨证依据;三是临床能力考核比重提升,2023年临床案例分析题设置"糖尿病足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病例,要求制定包含中药内服、外治及康复方案的综合诊疗计划。
备考建议应注重三个维度:首先系统梳理《中医内科学》(9版)教材,重点掌握章巨才主编的《中医内科学讲稿》中的辨证要点;其次强化方剂配伍规律,如温经汤"养血温经"与血府逐瘀汤"活血行气"的异同;最后加强临床思维训练,建议通过"中医临床经典医案选析"(南京中医药大学 Press出版)进行病案推演,培养"四诊合参-辨证施治-立法选方-预后判断"的完整临床思维链条。需特别注意2024年新增的"中医体质辨识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考点,建议结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国家标准进行专项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