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图书情报学方向的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近年来呈现出鲜明的学科交叉特征与前沿技术融合趋势。在2021-2023年真题分析中,图书馆学方向重点考察了"元数据标准在数字人文项目中的实践应用",要求考生结合都柏林核心元数据与BIBFRAME框架,设计跨机构文化遗产资源整合方案,并论证其语义互操作性的技术路径。情报学方向则聚焦"非结构化数据的知识图谱构建",以医疗文献大数据为案例,要求从实体识别、关系抽取到可视化呈现的全流程进行技术实现路径设计,特别强调图神经网络在医疗关联实体发现中的创新应用。档案学方向近年真题显著增加"数字孪生技术在档案馆应急管理中的实践"相关论述题,2022年考题要求考生基于元宇宙技术构建虚拟档案馆应急演练系统,并对比分析区块链存证与量子加密在档案防篡改中的适用边界。图书情报学交叉学科方向则创新性设置"人工智能驱动的学术成果评价体系重构"论述题,要求考生综合CiteSpace、VOSviewer与机器学习算法,设计兼顾学术影响力与知识传播效度的多维评价模型。值得关注的是,各方向真题均设置"技术伦理"专题,如2023年情报学考题要求从算法偏见、数据殖民主义等角度分析TikTok推荐算法的学术引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治理框架。备考建议应注重三大能力培养:一是构建"技术-理论-实践"三维知识体系,重点掌握RDF、SPARQL、Neo4j等工具链;二是强化学科交叉思维,关注数字孪生、生成式AI等前沿技术对传统学科的重构效应;三是提升实证研究能力,建议通过Kaggle、阿里云天池等平台开展数据建模实践。考生需特别关注《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档案学研究》等核心期刊近三年关于"智慧图书馆""数据治理""数字档案室"的专题研究,同时关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结题报告中的方法论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