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考博研究需构建“理论-方法-实践”三维知识体系,重点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改革、深度学习理论创新及教育数字化转型三大前沿领域。基础理论层面,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应作为方法论基石,其系统阐释的田野调查、案例研究等质性研究范式,为教学论研究提供实证支撑;钟启泉《课程与教学论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作为学科经典,需精读“课程结构理论”“教学设计模型”等核心章节,特别注意其整合建构主义与后现代课程观的创新视角。在学科前沿领域,崔允漷《学科核心素养呼唤大单元教学设计》(《课程·教材·教法》2022年第4期)提出的结构化教学框架,与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的文本分析理论形成互补,二者共同构成学科实践的理论双翼。教育技术方向推荐刘景福、潘云鹤《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重点掌握智能教育环境下的学习分析技术及自适应教学系统设计原理。跨学科研究需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2021修订版)中“教育4.0”框架,结合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进行本土化解读。备考者应建立“经典文献精读+专题论文精研+前沿报告速览”的三级阅读体系,重点标注近五年CSSCI期刊中与安徽师大“课程育人”“教育生态”等特色方向相关的42篇核心论文,同时定期研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监测报告》。建议采用“问题导向”的阅读策略,例如针对“如何破解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困境”这一命题,可系统梳理顾明远《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中的教师专业标准,结合朱永新《中国教师发展报告2021》中的区域实践案例,形成理论-政策-实证的立体认知框架。最后需特别关注安徽省教育厅《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方案》等地方政策文件,将其作为连接学术研究与区域实践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