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博初试主要考察对高分子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前沿领域的综合掌握能力。考试科目通常包括《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基础》三大学科,总分300分,其中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各占100分,材料科学基础占100分。考生需重点复习以下内容:高分子化学部分需深入理解聚合反应机理(如自由基聚合、离子聚合、缩聚反应),掌握聚合反应动力学方程(如Arrhenius方程、Flory方程)及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引发剂种类等),熟悉各类聚合物合成工艺(如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溶液聚合)及改性方法(如交联、共聚、功能化)。高分子物理部分要求熟练运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分析(TGA/DSC)等表征手段分析材料微观结构,重点掌握高分子链构象理论(如高分子链的柔顺性、折叠态模型)、相行为(如玻璃化转变温度、结晶度计算)及力学性能(如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与微观结构的关联性。材料科学基础部分需系统梳理材料晶体学基础(如布拉格方程、晶系分类)、缺陷理论(点缺陷、位错类型及强化机制)、复合材料设计原理(如界面结合、增强相分布)及功能化改性策略(如纳米复合、表面接枝)。考生需结合《高分子化学》(傅玉才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分子物理》(李奇编,科学出版社)、《材料科学基础》(陈康民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等教材构建知识框架,同步关注《高分子学报》《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等期刊近三年关于智能高分子、生物医用材料、环境响应型材料的研究进展。备考建议采用“三阶段递进式复习法”:第一阶段(1-2个月)完成教材精读与公式推导,整理思维导图;第二阶段(1个月)进行真题模拟训练(北航历年真题重复率约35%),重点突破动力学方程推导(如计算最佳反应时间)、XRD图谱解析(如晶面指数与结晶度的关联)等高频考点;第三阶段(2周)聚焦报考导师课题组研究方向(如北航材料学院2023年重点方向为超高温复合材料、仿生智能材料),针对性阅读领域内5-8篇顶刊论文,准备实验设计类开放性问题(如“设计一种耐高温聚合物涂层并说明制备工艺”)。特别提醒考生注意:2023年考试新增“高分子计算化学”模块(占比15%),需掌握Gaussian软件基础操作及DFT计算在聚合物构效关系研究中的应用;面试环节占比30%,需准备3分钟英文自我介绍(重点突出科研经历与学术成果),并模拟“如何解决聚合物加工过程中分子链缠结问题”等综合性面试问题。建议考生组建5-6人备考小组,定期开展模拟答辩与知识竞赛,同时关注北航研究生院官网发布的《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关于“申请-考核制”的细则(如科研成果加分标准、跨专业报考条件),合理规划考试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