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社会保障考博初试主要考察考生对社会保障理论体系、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实践以及前沿问题的综合掌握能力。考生需系统梳理社会保障基本理论框架,重点理解社会保障的功能定位、制度结构及运行机制,同时关注中国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政策演进与学术动态。在复习过程中,建议按照"理论-政策-研究"三维度构建知识体系:首先夯实社会保障基础理论,包括社会保障的定义与特征、功能与目标、类型与模式等核心概念,结合国际比较分析(如北欧福利国家、美国社会安全体系)理解不同制度模式的优劣;其次深入研读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从制度建立(1997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改革)到完善(2020年全民参保计划)的阶段性特征,重点掌握养老保险"统账结合"机制、医疗保险"三医联动"改革、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等关键内容;最后强化研究方法训练,熟练运用定量分析(如社保基金精算平衡测算)、政策仿真(如延迟退休方案推演)和比较研究(如中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比)等工具解决现实问题。考生需特别关注2023年社会保障领域热点议题:一是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优化路径,二是数字经济催生的新型就业形态参保问题(如外卖骑手工伤保险覆盖),三是医保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对基金可持续性的影响。建议结合《社会保障法学》《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等教材,精读国务院《"十四五"社会保障规划》及《社会保障蓝皮书》相关章节,同时关注《中国社会保障评论》《社会保障研究》等核心期刊近三年文献,通过撰写制度设计类案例分析(如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评估)提升学术写作能力。备考过程中需注意区分社会保障与劳动保障、社会福利的学科边界,强化对"社会保障-社会治理"协同机制的思考,特别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养老保险衔接、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等交叉领域形成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