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财政学考博初试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前沿热点结合为特色,其考试体系涵盖公共经济学、政府预算与财政政策、税收制度与财政改革、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多个核心模块。考生需重点掌握财政学经典理论框架,包括庇古税、外部性理论、公共品供给模型等基础理论,同时需关注近年来国家财税体制改革动态,如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调整、地方政府债务化解机制等政策实践。参考书目以《财政学》(高培勇主编,第8版)、《政府预算与财政政策》(吕冰洋著)为主,建议结合《中国财政年鉴》《税务年鉴》等资料建立政策案例库。
考试题型包含名词解释(如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转移支付、全口径预算管理)、简答题(如税收征管效率影响因素分析)、论述题(如数字经济对传统税制挑战与应对)和综合应用题(通常要求结合东北区域经济特点分析财政政策工具选择)。近年真题显示,约35%的考点涉及数字经济税收治理、环境税制度设计等新兴领域,要求考生具备将理论模型与政策文本结合的能力。例如2022年考题曾要求运用最优税收理论分析房地产税立法中的税率设计问题。
复习策略建议采用"三维联动"模式:第一维度精读教材建立知识图谱,第二维度研读《财政研究》《税务研究》近三年核心论文掌握学术前沿,第三维度通过模拟题训练政策分析能力。特别要注意东北财经大学在政府间财政关系、区域公共财政、东北振兴财税政策等领域的学术积累,相关研究在近五年承担国家级课题17项,考生需关注其官网发布的《东北财经大学财税政策研究报告》。答题时需注意学术规范性,如论述财政分权时需区分奥茨模型与蒂伯特模型的理论假设差异,分析专项债风险时需结合2023年中央财政赤字安排数据。建议建立"政策-理论-数据"三位一体的答题框架,在论述数字经济税收征管时,可同步引用《关于完善数字服务税征收管理的方案》和OECD数字经济税收征管指南进行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