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财经大学经济思想史考博初试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脉络为核心,注重对经济思想流派比较分析、理论演变逻辑及现实启示的深度考察。考生需系统掌握从古希腊色诺芬《经济论》到当代新制度经济学近四千年经济思想的演进脉络,重点突破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马克思主义学派三大理论体系的比较研究,同时关注20世纪后行为经济学、演化经济学等新兴领域的研究范式。
在复习框架构建方面,建议采用"时间轴+学派矩阵"双维分析法:纵向按公元前5世纪至21世纪划分五个时期,横向对比自由主义、干预主义、社会民主主义三大思潮。重点章节包括:①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对市场机制的制度化阐释;②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规律的辩证关系;③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政策工具论争;④哈耶克与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比较。需特别注意《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二卷的学理分野,以及新古典综合学派对凯恩斯理论的修正路径。
考试题型呈现"基础识记+综合运用"的梯度设计。客观题(30%)侧重核心概念辨析,如区分"价值"与"价格"的哲学基础差异,或比较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的测度功能。主观题(70%)要求:论述题(3×25分)需构建理论分析框架,例如"从亚当·斯密到科斯:市场资源配置理论的范式突破";材料分析题(2×30分)强调跨学派对话,如"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理论评析计划经济的历史局限性"。近三年真题显示,约35%考点涉及数字经济时代传统经济思想的解释力边界问题。
备考策略建议:①建立"经典文献-学术专著-权威期刊"三级资料库,重点研读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史》、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等教材;②通过东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官网获取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注意近五年新增的"经济思想与政策实践"案例分析模块;③每周进行两次模拟考试,严格计时训练,确保论述题在90分钟内完成从理论梳理到现实关切的完整论证。特别提醒考生关注2023年新增考点:行为经济学对传统理性人假设的挑战,以及环境经济学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中的范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