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考博初试主要考察考生对电磁场理论、微波技术与器件、电磁波传播、天线技术、微波系统设计等核心领域的掌握程度。近年来考试大纲持续优化,重点突出基础理论深度与工程应用能力并重的考核模式,建议考生以《电磁场与电磁波》(第6版,陈秉乾等著)、《微波技术》(第3版,秦秉松著)和《微波工程》(David M. Pozar著)为核心教材,结合东南大学提供的历年真题进行系统性复习。
考试科目包含专业基础课《电磁场理论》与专业课《微波技术与天线》,其中电磁场理论占比约40%,涵盖麦克斯韦方程组解法、边界条件应用、静态场与动态场分析等核心内容,近年新增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如有限元法)相关考点。微波技术部分重点考察微波传输线理论、波导与谐振腔设计、微波网络分析(S参数、两端口网络匹配)及典型器件(滤波器、衰减器、铁氧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建议通过MATLAB或ADS仿真平台完成至少3个典型设计案例。
初试形式为闭卷笔试,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2023年真题显示,电磁场综合题占比达35%(如第5大题要求推导多层介质板在TE模式下的等效介电常数),微波技术综合题侧重实际工程问题(如给定Ku波段波导尺寸,计算其单模工作频率并分析带宽)。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东南大学近年加强了对电磁兼容(EMC)与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考核,建议关注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近三年文献。
备考策略建议采取"三阶段递进"模式:第一阶段(2-4个月)完成教材精读与公式推导手册整理,重点攻克静态场电位解法(镜像法、分离变量法)、时谐场复数形式推导、波导和谐振腔本征模式求解等高频考点;第二阶段(1-2个月)进行真题模拟训练,重点突破近五年考题中重复率超过60%的题型(如谐振频率计算、阻抗匹配网络设计);第三阶段(1个月)强化工程实践能力,通过东南大学微电子学院开放实验室完成微波电路设计项目,重点准备实验报告撰写与答辩技巧。
考博复试环节注重学术潜质评估,建议提前联系导师组研究方向(如毫米波成像、太赫兹技术、微波生物效应等),准备1-2个创新性研究设想。东南大学近年新增"微波智能感知"交叉学科考核方向,要求考生提交英文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8000字),并设计基于深度学习的微波信号处理算法。特别提醒考生关注东南大学2024年新增的"智能电磁系统"学科方向,其考题可能融合电磁场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建议提前学习PyTorch框架下的电磁场神经网络建模方法。
(注:本文数据基于东南大学2020-2023年研究生招生目录及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组考生成绩分析报告,具体备考需结合最新考试大纲调整。建议考生定期访问东南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获取官方动态,并通过学院研究生办公室获取历年真题汇编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