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考博初试主要考察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近年来呈现以下特点:考试科目由《公共卫生专业基础》(880)和《科研英语写作》(826)组成,其中专业基础占比70%,英语写作占比30%,总分500分。其次,专业基础科目重点考察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环境卫生学、职业病学四大核心模块,近五年真题显示,流行病学综合题占比达35%,卫生统计学计算题占比28%,环境卫生学案例分析占20%,职业病学简答题占17%。
在复习策略上,建议考生建立"三维复习模型":纵向梳理各学科知识框架,横向对比不同版本教材差异,立体化整合历年真题规律。以流行病学为例,需重点掌握现况研究、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三种研究设计比较,特别是RR、OR、HR的计算应用,近三年出现3次跨学科计算题,如2022年将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结合,要求考生根据OR值推算置信区间。
英语写作部分注重学术规范,近五年真题显示:文献综述类占45%,研究计划类占30%,学术评论类占25%。考生需掌握IMRAD结构(Introduction, Methods, Results, Discussion),重点关注方法学描述(Methods)和结果解释(Discussion)。2023年新增"研究伦理审查"写作要求,需结合《赫尔辛基宣言》和《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撰写500字英文评述。
备考资源推荐:专业基础以《公共卫生学》(第8版,王陇德主编)为核心,配合东南大学自编《公共卫生研究方法与案例分析》;英语写作使用《Academic Writing for Graduate Students》(张文忠译),重点背诵近五年国考医学类作文模板。特别提醒:2024年新增"大数据在公共卫生中的应用"专题,需关注《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最新数据解读,熟练运用SPSS和R语言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
考场上需注意时间分配:专业基础考试3小时,建议每科45分钟答题,预留30分钟检查;英语写作1.5小时,严格遵循"审题-列提纲-写作-润色"四步法。近三年出现2次跨学科综合题,如2021年要求结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分析慢性病防控策略,需具备政策解读与学术表达的双重能力。
复试阶段重点考察科研潜力,2023年复试采用"三段式"评估:第一段(30分钟)学术报告展示,第二段(20分钟)专业面试,第三段(10分钟)科研潜力评估。建议提前准备3个研究课题方案,涵盖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效应评价、环境风险评估等方向,并熟练运用STATA、Python进行数据建模演示。
最后提醒考生关注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官网(每年9月更新考试大纲),特别留意"公共卫生大数据分析"和"全球健康治理"两个新兴研究方向,建议联系导师组提前沟通研究意向。备考周期建议安排12-18个月,其中前6个月完成知识体系构建,中间4个月进行专题突破,最后2个月模拟实战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