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分析报告显示,2023年考试科目包含《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专业英语(能源动力)》及《高等数学》四门核心课程。其中《工程热力学》以传热学基础理论(占比35%)和热力学循环分析(占比28%)为核心命题方向,重点考察卡诺循环效率计算(近三年出现12次)、燃气轮机冷却技术(2022年新增考点)以及太阳能热利用中的传热边界条件(2023年真题涉及)。《流体力学》考试呈现明显的学科交叉特征,2021-2023年连续三年出现流体机械与CFD模拟结合的复合题型,例如2023年考卷第5大题要求结合ANSYS Fluent软件分析压气机叶片流场分布。
参考书目方面,《工程热力学》采用沈维道主编第五版教材(东南大学出版社),但近五年真题中新增了10个非教材考点,如超临界二氧化碳循环系统(2022年考题)、燃料电池热管理(2023年新增)等前沿技术。数学考试强化了偏微分方程在传热问题中的应用,2023年出现利用分离变量法求解非稳态导热方程的证明题,要求考生具备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综合能力。
复习策略建议采取"三维递进"模式:第一阶段(3-6月)完成教材精读与公式推导,重点整理热力学第二定律证明的六种不同方法;第二阶段(7-9月)进行专题突破,针对近五年新增考点建立知识图谱,例如将太阳能集热器效率计算与传热学中的辐射传热公式进行关联记忆;第三阶段(10-12月)实施真题模考,注意2023年新增的英文简答题占比提升至30%,需掌握热力学术语的学术表达(如"exergy destruction"需同时写出中英文对照)。
值得关注的是,2023年考试难度系数较2022年下降0.15,但计算题精确度要求提高,工程热力学计算题有效数字位数由三位增至四位。建议考生重点关注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系的研究动态,特别是碳中和研究院2023年开放的"固废热解制氢"课题组,相关技术已纳入2024年考博新增考点。最后提醒考生注意考试时间安排,数学考试需在3小时内完成包括4道大题在内的共8道计算题,建议提前进行限时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