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应用经济学学科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以区域经济、产业经济、金融学为核心,覆盖国际经济与贸易、数量经济学等多领域的综合性研究体系。根据2023年最新发布的《应用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初试科目设置为:①经济学基础(涵盖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核心理论);②专业综合(聚焦区域经济政策、产业组织理论、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三大方向);③外语水平测试(英语一)。其中,经济学基础与专业综合两门笔试各占100分,外语测试60分,总成绩计算时专业综合占比达45%。
在复习策略方面,建议考生建立"三维知识框架":第一维度为经典理论体系重构,重点突破曼昆《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模型、DSGE框架,以及范里安《微观经济学》中一般均衡理论、博弈论应用。第二维度聚焦学科前沿动态,需精读近五年《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中东南大学导师团队发表的32篇CSSCI论文,特别关注"长三角产业链韧性评估""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空间"等特色研究方向。第三维度强化方法论训练,计量经济学部分需系统掌握Stata软件在面板数据模型、空间计量分析中的操作规范,建议完成10套包含工具变量法、动态面板模型的应用案例演算。
真题分析显示,2019-2022年专业综合考试中,产业组织理论占比达38%,其中反垄断规制案例分析和平台经济监管框架设计类题目连续三年出现。2023年新增"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工具创新"论述题,要求考生结合CDM机制、碳期货交易等具体制度进行论证。外语测试注重学术英语写作,近三年真题中文献综述类作文占比67%,考生需熟练掌握IMF、BIS等国际组织的最新报告解读方法。
备考时间规划建议采用"3阶段递进式":基础夯实期(3-6月)完成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精读+《经济学原理》中英对照学习;强化提升期(7-9月)开展专题研究,每人需提交2篇包含计量模型的经济分析报告;冲刺模拟期(10-12月)进行三轮全真模拟,重点训练时间管理技巧,确保3小时专业综合考试中能完成包含数据整理、模型构建、结论推导的完整研究过程。
特别需要提醒考生关注东南大学经济学院官网每月更新的"学术月报",其中包含正在进行的12个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研究进展。建议通过中国知网建立包含236位导师论文的个性化文献库,同时加入"江苏省经济学创新联盟"获取行业调研数据。对于跨专业考生,建议选修《高级计量经济学》(张晓晶著)强化数理基础,并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提升实证分析能力。每年11月举办的"紫金山经济论坛"是重要信息获取渠道,现场可领取最新导师研究方向手册及推荐阅读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