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儿科学考博复习需构建"三维立体知识网络",以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教材为基础,结合《儿科学新进展(2023)》及《中华儿科杂志》近五年文献,重点突破新生儿疾病(占25%)、儿童常见病(占35%)及罕见病诊疗(占20%)三大核心模块。建议采用"案例-理论-科研"三阶递进法:每日精析3个典型病例(如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时机),同步建立对应病理生理机制思维导图;每周完成1项临床研究设计(如儿童哮喘生物标志物检测的ROC曲线构建),掌握Meta分析软件(RevMan5.4)操作;每月撰写1篇综述论文(推荐主题:儿童肥胖代谢综合征干预策略),重点强化EndNote文献管理技巧。考试中注意区分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与病理性低血糖的鉴别诊断要点,掌握儿童惊厥的AEDs药物选择原则,对罕见病如糖原贮积病类型I的分子分型及酶替代疗法适应症需达到背诵程度。特别关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特色研究方向(如儿童免疫缺陷与基因编辑治疗),建议研读2022年《自然·医学》相关综述,掌握CRISPR技术在儿童遗传病中的应用进展。模拟考试须严格计时,采用"临床病例分析(40%)+科研论文评价(30%)+专业基础知识(30%)"三维评分体系,重点训练文献批判性阅读能力,能快速识别临床试验中的偏倚来源(如盲法实施缺陷)。考前冲刺阶段应建立个性化错题数据库,针对高频失分点(如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电解质紊乱谱变化)进行专项突破,建议每日完成2套全真模拟试题并录制答题语音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