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工程及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考博复习需重点把握学科前沿动态与交叉创新能力培养方向。电子信息专业侧重信号处理与通信系统设计,建议系统复习《数字信号处理(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李迪等著《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关注5G/6G通信中的极化码调制、智能反射表面等创新技术。通信工程专业考生应深入研读《通信原理与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钟义信著)与《光纤通信》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景生著),重点掌握太赫兹通信、卫星互联网及量子密钥分发等方向,近三年需补充《6G通信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等预印本论文。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需构建光电子器件与系统设计知识体系,核心教材包括《光电检测技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刘云等著)与《集成光电子器件》科学出版社(吴伯明著),同步关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硅光芯片、量子点单光子源等前沿领域。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方向考生应重点研究《人工智能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张钹著)与《类脑计算芯片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王飞跃著),结合《Nature Electronics》等期刊近三年关于神经形态计算、存算一体架构的突破性成果。
跨专业考生需强化《信息论与编码》(樊昌信著)与《电磁场与电磁波》谢处方著的理论基础,建议通过CSDN、IEEE Xplore等平台获取2022-2023年相关领域的顶会论文(如Globecom、ICOCN等),重点关注基于Transformer的信道估计、光子芯片集成封装、太赫兹成像等交叉研究方向。数学基础方面,《信号与系统》《线性代数》等课程需达到研究生水平,建议完成《数学物理方法》张玉峰著的典型例题训练。
备考策略上应实施"三阶段递进":第一阶段(3-6月)完成专业核心教材精读与课后习题,建立知识图谱;第二阶段(7-9月)参与实验室科研项目,撰写技术报告3-5篇;第三阶段(10-12月)针对导师研究方向准备创新性研究计划,重点突破光子集成、智能通信网络、量子信息处理等领域的技术瓶颈。特别提醒考生关注2024年新增的"智能感知与系统"交叉学科方向,需补充《多模态智能感知》等跨学科教材,同时联系相关实验室获取预研课题资料。
考博面试准备需构建"技术深度+学术视野"双重优势,建议模拟组内学术讨论会,针对《Nature photonics》《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等期刊热点展开深度剖析。注意收集近三年学院已录取考生的论文成果,重点关注张新亮、李明等教授团队的最新项目进展。最后阶段应完成《考博英语写作指南》等应试技巧训练,确保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能力达到SCI期刊论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