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化学考博研究方向聚焦于纳米材料合成与表征、能源存储材料开发、生物医用材料构建及材料界面化学机制探索。实验室依托多学科交叉平台,要求考生在报考前完成对以下核心领域的系统性研究:纳米材料领域需掌握胶体化学原理在单原子/分子水平可控合成中的应用,如超晶格组装、等离子体辅助原子层沉积等前沿技术,结合透射电镜(TEM)、同步辐射X射线表征等手段解析材料本征特性。其次,能源材料方向重点考察锂/钠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设计,包括高镍三元正极的晶体结构调控、硬碳复合负极的孔隙率优化及固态电解质界面工程,需熟练运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与机器学习辅助材料筛选方法。第三,生物医用材料需深入理解功能化高分子材料在药物递送、组织工程中的构效关系,特别是光响应型智能水凝胶的合成策略与生物相容性评价体系。考生应重点研读实验室近三年在《Nature Materials》《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发表的12篇代表性论文,掌握表面配体工程、缺陷工程等创新性研究方法。备考建议:建立"理论-实验-计算"三位一体的知识框架,针对材料表面化学动力学等高频考点,需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与原位表征数据构建理论模型;同时关注实验室与中科院金属所、德国弗朗霍夫协会的联合研究项目,了解多尺度模拟与高通量实验的交叉创新点。考试将设置开放性课题设计环节,要求考生在给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失效案例中,提出从界面修饰到缺陷钝化的系统性解决方案,重点考察对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结果与实验现象的关联性分析能力。建议考生通过实验室官网下载2022-2023年度研究生发表的37篇预印本论文,特别关注其中关于MXene/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界面应力传递机制研究,该方向已形成实验室特色研究体系,相关技术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CN2023X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