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党的建设学科作为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始终秉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宗旨,构建了"理论建构-历史研究-制度创新-实践探索"四位一体的研究体系。在学科建设方面,依托全国首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的建设研究院-新时代党建研究中心"三位一体协同平台,形成了以"党的组织建设与领导力研究""新时代基层治理与党建创新""中国共产党与全球治理"为三大核心方向的研究格局。
课程设置体现鲜明的学术前沿性,博士研究生必修课涵盖《政党比较研究》《数字时代的党建创新》《全球治理中的中国政党话语》等特色课程。在导师团队建设方面,汇聚了由12位长江学者领衔、28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组成的导师队伍,其中既有研究党的百年奋斗史的权威学者,也有深耕智慧党建、跨境党建等新兴领域的青年才俊。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7项,出版《新时代党的组织生活标准化研究》《中国共产党百年组织建设史》等标志性成果42部。
备考策略需注重三个维度:一是理论深度,重点掌握《中国共产党章程》修订要点与二十大报告中的党的建设新论断,特别是"两个确立"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二是研究方法,熟练运用政治学量化分析、历史制度主义等跨学科方法,如对"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实证研究需掌握SPSS数据分析与Nvivo文本编码技术;三是创新视角,关注"大思政课"建设、数字党建平台开发等前沿领域,可参考《复旦党建研究》近三年刊发的23篇博士论文开题报告,提炼出"党建数字化指数评估""跨境党建协同机制"等创新命题。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复旦大学党的建设考博注重"问题导向型"研究能力,2023年录取的32名考生中,有19人提交的研究计划涉及"乡村振兴中的党建赋能""新业态劳动者党组织建设"等现实课题。建议考生在选题时紧扣"中国式现代化"战略需求,结合自身专业背景,例如法学考生可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法治建设路径》,经济学考生可探索"党建与公司治理融合机制"。同时需关注《求是》《党建研究》等核心期刊的年度重点选题,近五年"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相关论文占比达37%,显示该领域持续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