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体系研究
复旦大学中共党史学科作为全国重点研究基地,始终秉持“历史为鉴、理论为用”的治学理念,在学科建设、学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形成显著特色。根据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该校中共党史学科稳居全国首位,连续三届获评A+评级,其中国共党史研究院作为全国唯一的综合性党史研究机构,承担着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和重大课题攻关任务。
在学术研究体系构建方面,学科团队形成“纵向贯通、横向拓展”的研究格局。纵向研究聚焦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社会主义建设史、改革开放史和新时代历史四个时段,横向研究覆盖党的理论创新、制度演进、组织建设、文化传承等多元维度。标志性成果包括《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三卷)》《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权威著作,以及《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等政策研究专论。特别在党史与国史、党性与人民性、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的贯通研究方面形成独特优势,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2项,获国家级奖项23项。
师资队伍建设坚持“高端引领、梯队衔接”原则,现有专任教师58人,其中教授28人(含长江学者6人、国家杰青8人),形成以石仲泉、金冲及、陈到的学术带头人领衔,中青年学者支撑的合理结构。学科创新团队包括“中国革命历史与理论”国家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课程体系构建体现“基础理论+前沿研究+实践能力”三维培养模式,核心课程涵盖《中国共产党通史》《党史研究方法论》《党史与当代中国》等12门学位课,创新开设《数字党史与大数据分析》《国际视野下的中共党史研究》等交叉课程。研究生培养实行“导师组+项目制”模式,近三年有42%的博士论文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毕业生赴中央党校、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机构任职比例达35%。
备考建议方面,需重点把握三个维度:一是研读《中国共产党简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等指定书目,结合《中共党史研究》等核心期刊近三年文献建立知识图谱;二是关注学科团队在党史方法论、重大事件再研究、国际传播等领域的最新成果,如2023年发布的《改革开放口述史》等系列成果;三是注重学术规范训练,建议通过参与“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学术年会、复旦大学“青年学者史学论坛”等平台提升研究能力。备考者应提前联系导师组,针对性准备党史专题研究计划,特别是对二十大报告中的党史新表述、新论断进行深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