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考博初试主要考察考生对中医儿科学核心理论的掌握程度、临床实践能力及科研素养。考试分为专业综合科目(中医儿科学)和外语科目,其中专业综合科目占比60%,总分500分,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和病例分析题。根据近五年真题分析,考试重点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中医儿科学基础理论
1. 儿科疾病特点(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邪气)
2. 四诊技术在儿科的应用(如小儿舌诊的"点舌法"、脉诊的"浮沉分部")
3. 中医儿科发展史(从《诸病源候论》到现代儿科学体系演变)
4. 小儿体质辨识(先天不足、喂养不当、环境因素导致的九种体质类型)
二、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
1. 感冒(六经辨证分型及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的加减应用)
2. 咳嗽(寒包热咳与热邪犯肺的鉴别诊断)
3. 腹泻(脾虚泻与湿热泻的治则差异)
4. 痤疮(肺经风热与胃热炽盛的方药选择)
5. 多动症(中医"五迟五软"与西医ADHD的对照研究)
三、中医儿科学特色疗法
1. 针灸疗法在小儿斜颈、遗尿中的应用(穴位配伍与操作要点)
2. 中药贴敷治疗小儿哮喘(玉屏风散加减贴敷方案)
3. 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积食(清胃经、清大肠的特定手法)
4. 气功疗法在小儿体虚调理中的实践(导引术与呼吸法的结合)
四、中西医结合诊疗思维
1. 支气管肺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时机的把握
2.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中医"毒损正虚"理论阐释
3. 病毒性心肌炎的辨证分型与西药治疗的协同机制
4. 小儿白血病中医证候与化疗方案的配合原则
五、科研能力考核重点
1. 儿科经典方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HPLC指纹图谱分析)
2. 中医儿科诊疗规范制定(基于循证医学的证据等级评价)
3. 中药儿童用药安全性研究(肝酶CYP450酶系代谢分析)
4. 人工智能在小儿舌诊辨证中的应用(深度学习模型构建)
备考建议:
1. 建立"三维度复习体系":经典理论(30%)、临床案例(40%)、科研热点(30%)
2. 重点突破近三年《中医儿科临床常见问题与对策》新增内容
3. 精研2018-2023年甘肃中医药大学自主命题真题,总结高频考点(如"小儿夜啼的病机演变"连续五年出现)
4. 参与导师课题组的小儿推拿临床研究项目,积累第一手科研数据
5. 外语考试重点准备专业文献翻译(中英互译),特别是《中医儿科学》英文版核心段落
特别提示:2023年新增"中医儿科交叉学科"考核模块,涉及发育行为儿科学、儿童营养学、儿童心理学等跨学科知识,建议系统学习《现代中医儿科学》第3版相关章节。考生需特别注意学校官网公布的"考试大纲动态调整说明",及时获取最新考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