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考博初试复习需紧扣学科核心理论与临床实践,重点围绕中医内科学常见病证、辨证论治规律及现代研究进展展开。考生应系统掌握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中医诊疗体系,尤其需关注《中医内科学》教材(新世纪第2版)及《中医内科学》学科规划教材中的核心内容。
考试重点包括:1.六经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在急慢性病中的具体应用,如肺系疾病中的少阴病与太阳病鉴别;2.脏腑辨证的深化,重点掌握脾胃病系(肝胃不和、脾胃虚寒、湿阻脾胃等证型)与肾系疾病(肾气不固、肾阴亏虚、肾阳虚衰)的病机演变;3.经典方剂配伍规律,如补中益气汤与四君子汤的异同,丹参饮与血府逐瘀汤的适用范围;4.现代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灸(如针刺治疗失眠的穴位配伍)、穴位贴敷(三伏贴适应症扩展)及中药熏蒸的循证依据。
复习方法建议采用"三阶递进"模式:第一阶段(1-2月)精读《中医内科学》教材,结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建立疾病诊断标准框架,每日完成2-3个典型病例的辨证分析;第二阶段(3-4月)专题突破,针对高频考点(如消渴病与糖尿病的中医辨治差异、胸痹与冠心病心绞痛的证型转化)进行深度研讨,整理个性化辨证思维导图;第三阶段(5-6月)模拟实战,按考试时间完成近5年真题及自编模拟题,重点训练"中医四诊信息整合-证候要素提取-治法方药选择"的快速决策能力。
答题技巧需注意:1.简答题采用"理论+案例"结构,如回答"如何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高血压"时,先阐述《素问》相关理论,再结合体质辨识与早期干预方案;2.论述题注重逻辑递进,以"咳嗽的辨证论治"为例,可从外感与内伤分类→六经传变规律→现代药理学研究(如黄芩苷抗炎机制)多维度展开;3.病例分析题需严格遵循"望闻问切-辨证-立法-选方-调护"完整流程,重点展示中医特色诊疗优势,如运用耳穴压豆改善心悸患者睡眠质量。
备考资料推荐:1.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考博真题解析》(2020-2023版);2.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中医内科学考点精讲与模拟试卷》;3.临床研究类文献(近3年CNKI收录的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相关论文)。特别建议关注《中医杂志》2022年第9期"中医内科疾病诊疗指南更新要点",重点掌握脾胃病、睡眠障碍等病证的诊断标准修订内容。
跨学科准备方面,需补充《西医内科学》相关疾病知识(如糖尿病并发症的中医整合治疗),熟练阅读《柳叶刀》等外文期刊中中医临床研究综述,了解CT、MRI等影像学检查结果与中医辨证的对应关系。模拟面试环节应提前演练"基于人工智能的中医辨证系统研发"等前沿话题,展现学科交叉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