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业大学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考博初试主要考察材料科学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前沿动态,考试科目通常包括《材料物理与化学综合》和《英语》。根据近五年真题分析,专业课笔试占比60%,英语占30%,面试占10%,总分100分,录取分数线一般在350-380分之间。
专业课笔试重点围绕材料物理(40%)和材料化学(60%)展开,其中晶体缺陷与强化机制、相图热力学分析、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复合材料界面行为为高频考点。例如2022年考题中,关于位错运动对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的计算题占分15%,要求考生掌握Schmid定律的应用及临界分切应力的推导过程。材料化学部分近年新增了绿色合成技术、生物医用材料设计等前沿内容,2023年关于石墨烯气凝胶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论述题占比22%。
英语考试采用专业文献翻译与阅读结合的形式,近三年翻译内容涉及《Advanced Materials》等期刊论文摘要,阅读材料侧重新能源材料领域。备考建议精读《材料科学基础》(冯端、何江宁主编)等教材,重点掌握晶体学、相图、扩散等核心概念的英文表述。
面试环节注重科研潜力和学术素养,常问及报考动机、研究设想及学术短板。建议提前准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效率提升策略"等热点问题,并携带个人研究成果汇编。近三年录取数据显示,具有SCI二区以上论文且参与过省部级科研项目者录取概率提升40%。
备考资源推荐:①《材料物理与化学》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作为核心教材 ②中国知网近五年"材料制备与性能"主题论文 ③National Instruments材料表征仪器操作手册。建议采用"三轮复习法":第一轮(3-6月)完成教材精读与公式推导;第二轮(7-9月)进行真题模拟与热点专题突破;第三轮(10-12月)侧重实验设计题与英语专业阅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