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博初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核心,注重学术性与应用性的结合,近年来呈现以下鲜明特点。考试涵盖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题)、简答题(每题15分,共4题)、论述题(每题30分,共2题)三种题型,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参考书目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为主,辅以《资本论》节选、《德意志意识形态》等经典文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重点考察唯物论与辩证法的核心范畴,如"实践-认识"辩证关系、质量互变规律的具体运用、矛盾分析法在当代中国的实践案例。政治经济学需深入理解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理论的发展脉络,近年真题涉及数字经济时代价值创造方式的创新性阐释。科学社会主义模块则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代演进,特别是"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创新。
备考建议采取"三阶段递进式"复习法:基础阶段(2个月)系统梳理教材框架,建立"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维知识网络;强化阶段(1个月)通过思维导图串联核心概念,重点突破《资本论》中商品二重性、资本积累规律等高频考点;冲刺阶段(2周)进行真题模拟训练,掌握"理论阐释+现实案例"的答题范式。特别要注意近三年新增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专题,需结合二十大报告最新表述进行深度解析。
真题分析显示,2022年论述题"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在乡村振兴中的指导作用"要求考生从唯物史观视角阐释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的内在逻辑,并引用广西特色农业发展实例。2023年名词解释"劳动异化"需联系平台经济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展开论述。建议考生建立"理论要点+现实映射+学术争议"的三层答题结构,例如在分析"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时,先阐述经典理论,再以"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中国方案印证普遍性,最后讨论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局限性体现特殊性。
备考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三点:一是关注《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核心期刊对广西区域发展问题的理论探讨,如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二是强化学术规范训练,避免直接复制教材表述;三是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评估指标,了解广西大学在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边疆治理理论等方向的优势学科。建议考生组建3-5人的学习小组,定期开展"经典文本精读+时政热点研讨"的交叉式学习,同时利用知网下载近五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士论文,把握前沿研究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