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化学生物学学科依托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合成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交叉平台优势,形成了以绿色化学合成、生物催化与人工酶技术、天然产物功能成分挖掘为核心的研究体系。本人长期致力于生物基功能材料的设计与构建,聚焦微生物合成代谢工程与化学催化协同创新领域,在《Green Chemistry》《ACS Catalysi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一作论文3篇,获授权发明专利5项。
在研究生阶段系统掌握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细胞工厂代谢流解析、高通量筛选等生物合成技术,以及微波辅助合成、手性催化剂设计等绿色化学方法。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底盘微生物的聚酮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重构",成功构建产异黄酮含量达85%的工程菌株,相关成果被《Metabolic Engineering》作为亮点报道。在导师指导下开发的固相化酶催化体系,将有机磷农药水解效率提升至98.7%,达到工业化应用标准。
未来拟在"生物合成-催化转化"一体化平台建设方面开展深入研究,重点突破以下方向:1)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酶理性设计数据库,开发新型固定化酶催化剂;2)优化微生物代谢通路动力学模型,实现生物合成过程精准调控;3)构建"生物催化-化学合成"耦合工艺,推动功能材料绿色制造。已与广西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桂林国家农业科技园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计划联合申报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本人熟练掌握HPLC-MS、NMR、流式细胞术等分析技术,能够独立操作生物反应器、自动进样工作站等设备,具备扎实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跨学科研究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