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学作为中医药学科的核心课程,在考博选拔中占据重要地位,广西中医药大学方剂学考博研究需立足学科交叉与民族医药特色。考生应重点掌握方剂配伍规律与临床应用体系,系统梳理"君臣佐使"理论在复杂方剂中的动态平衡机制,结合《方剂学》教材(第9版)与《广西民族医药方剂学》专题文献,构建包含"三因制宜"原则的辨证选方思维模型。近五年真题分析显示,剂型改革(如现代中药制剂技术)与壮药方剂配伍规律(涉及"五色入五脏"理论)出现频次达37%,需重点突破"方剂稳定性-有效成分溶出度"关联性研究。建议考生建立"四维备考框架":纵向贯通《伤寒论》《金匮要略》经典方剂演变脉络,横向拓展"中医诊疗方案指南"临床应用标准,纵向聚焦广西特色药材(如田七、龙血竭)的方剂配伍禁忌研究,横向对接循证医学评价体系。特别关注2023年新增的"方剂大数据挖掘"考点,需掌握基于TCMSP数据库的活性成分网络分析技术,能运用CiteSpace进行方剂配伍规律的可视化呈现。备考应完成至少5个典型名方(如桂附理中汤、八珍汤)的"四象分析":君药定位、臣药协同、佐药增效、使药调和,并撰写包含现代药理学证据的方剂优化方案。建议参考《方剂学》配套实验教材(广西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22版),重点模拟"方剂稳定性加速实验"与"HPLC指纹图谱分析"等科研型考题,强化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