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在中医临床诊疗体系中占据独特地位,其理论体系融合阴阳五行、脏腑经络与外科诊疗技术,形成了以整体观指导局部治疗、以辨证论治贯穿始终的学术特色。广州中医药大学作为全国中医药教育重镇,其中医外科学考博研究需紧扣学科前沿动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尤其要关注岭南地区常见皮肤病、疮疡及骨伤病症的诊疗规律。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系统梳理《黄帝内经》《外科正宗》《医宗金鉴外科心法》等经典文献,重点掌握痈疽、瘰疬、疮疡、皮肤顽疾等核心病证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同时深入理解王洪图教授提出的"外治八法"理论体系与李灿东团队研发的中医外科特色疗法。现代研究应重点关注免疫调节、创面修复、中药纳米制剂等方向,建议结合《中国中医外科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近五年文献进行综述。考博论文选题可围绕岭南特色疗法现代化、中医外科手术技术创新、AI辅助辨证系统开发等方向展开,需注重临床数据采集与循证医学方法的应用。参考书目除《中医外科学》(新世纪第五版)外,重点研读王庆国《中医外科临床研究》、张伯礼《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及广州中医药大学校本教材《岭南中医外科临床指南》,同时关注导师团队在《中医外科诊疗规范(2023版)》修订中的研究成果。备考策略应建立"经典-临床-科研"三维知识框架,通过参与附属医院外科门诊跟诊、参与省级重点学科开放课题研究、系统整理导师团队近十年发表的SCI论文数据,形成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思路。特别需注意将岭南地区湿热气候致病特点与外科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相结合,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辨证分型标准与疗效评价体系,这对体现考生的学术敏锐度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