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考博复习需紧扣学科交叉特色,构建"理论-临床-科研"三维知识体系。核心参考书目分为三大模块:基础理论类《中医基础理论》(张伯礼主编,第9版)、《中西医结合诊断学》(吴勉华主编,第2版),重点掌握阴阳五行、藏象学说与辨证论治原则,结合《现代医学概要》(人民卫生出版社)强化生理病理学衔接;临床实践类以《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第8版)、《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9版)为核心,同步参考《针灸治疗学》(高树中主编,第3版)及《中药学》(孙汉宾主编,第9版),建议建立"病证结合"思维模型,如慢性心力衰竭的"气虚血瘀"辨证与利尿剂联用方案;科研方法类重点研读《中医药统计学》(方积乾主编,第2版)、《医学论文写作指南》(中华医学会编,2021版),特别关注《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设计》(第3版)中RCT与Meta分析的规范应用。备考策略强调"三阶递进":基础阶段(3-6月)完成知识框架搭建,临床阶段(7-9月)通过病案模拟训练强化诊疗思维,冲刺阶段(10-12月)聚焦近五年《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核心期刊的诊疗指南更新。需特别注意该校近年侧重"治未病"与智能中医研究,建议补充《中医体质学》(王琦主编)及《中医大数据分析》(第2版)相关内容,同时关注广州中医药大学官网公布的历年真题及导师课题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