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护理专硕考博主要考察学术能力与科研潜力,其考试体系由初试与复试两个阶段构成。初试科目包括护理学综合(涵盖基础护理学、中医护理学、护理研究方法等核心内容)和英语(通常为英语一),复试则侧重专业面试、科研能力测试及综合素质评估。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重点突破三大核心领域:一是深化中医护理理论与实践融合,重点掌握《中医护理学基础》《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等教材中的辨证施护原则与经典方剂应用,结合岭南地区特色护理技术(如穴位贴敷、耳穴压豆)进行专题研究;二是强化科研方法论,熟练运用Meta分析、德尔菲法等循证护理研究工具,关注《护理研究》等期刊近三年发表的中医护理干预类论文;三是构建跨学科知识网络,需系统学习《中医药学导论》《智能护理技术》等拓展课程,尤其关注人工智能在中医护理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导师选择需遵循"三结合"原则:结合个人学术背景(如本科阶段是否参与过中医护理课题)、结合导师研究方向(查阅近五年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如"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的慢性病管理研究")、结合学科前沿动态(如2023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新增项目)。建议通过学院官网、知网学者主页等方式获取导师近三年发表的SCI/SSCI论文,重点关注被引量前五的代表作。
复试准备应注重"三维能力"提升:专业面试需准备中英文各3个研究案例(如"如何运用中医经络理论设计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干预方案"),科研测试建议模拟开题答辩(重点阐述研究背景、创新点及可行性),综合素质评估则需展示参与过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志愿服务经历(如"基于社区艾灸疗法的老年慢阻肺健康管理项目")。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2024年考试新增"中医护理经典文献研读"环节,要求考生精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典籍中与护理相关的章节,并撰写不少于2000字的现代转化应用方案。备考时可建立"经典原文-现代案例-研究问题"的三维笔记体系,例如将《金匮要略》"胸痹"篇理论与当代心血管护理结合,设计基于"通阳宣痹"理论的介入性护理研究。
最后,建议考生建立"四阶段"复习节奏:基础夯实阶段(4-6月,完成教材精读与真题训练)、专题突破阶段(7-9月,组建5人学习小组进行案例研讨)、模拟冲刺阶段(10-11月,参加学院组织的全真模拟考),考前30天进入"导师课题预研期",针对意向导师的3个研究方向撰写文献综述(每篇不少于8000字)。同时关注每年5月发布的《中医护理学科发展白皮书》,及时掌握考试大纲动态调整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