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复习需以系统性、深度性和前沿性为原则,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医史文献、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等专业的考博备考应注重经典理论与现代研究的结合。中医医史文献专业建议以《中国医学史》(李经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为核心教材,重点梳理中医理论体系的演变脉络,辅以《黄帝内经素问译注》(王洪图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和《中医经典文献研究》(张其成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强化对《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典籍的版本学、注释学及哲学内涵分析。中医诊断学需构建"四诊合参"的完整知识框架,推荐《中医诊断学》(李灿东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作为基础,配合《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与辨证分析》(赵清理著,广东科技出版社)掌握现代诊断技术,针对舌诊、脉诊等核心技能可参考《中医脉诊学》(刘景源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标准化研究。中医内科学备考应聚焦核心病证与辨证论治体系,以《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为主干教材,结合《中医内科疾病诊疗规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疑难中医内科病证诊疗》(李灿东等著,广东科技出版社),特别关注消渴病、胸痹等高频考点的前沿诊疗指南。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需强化理论融合研究,重点阅读《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吴勉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李兰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同时关注《中西医结合诊疗学》(王琦等著,科学出版社)中关于免疫调节、神经内分泌网络等交叉领域的研究进展。建议考生建立"经典文献精读-临床案例研析-学术前沿追踪"的三维复习模式,通过参与导师课题组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项目积累实证研究经验,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高质量论文作为学术成果补充。备考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广州中医药大学自主命题中"岭南医学特色理论"的考核要求,系统梳理《岭南中医学术思想研究》(陈瑞华主编,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相关内容,强化地域性诊疗经验的学术价值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