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财经大学旅游管理学科立足西南地域特色,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其考博研究选题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和前瞻性。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重点把握"旅游+"战略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机制,深入分析大数据技术对旅游产业生态的重构效应。以《旅游地理学》(吴必虎,2020)为理论基石,结合《旅游经济学》(张朝枝,2019)的产业分析框架,可构建"空间-经济-文化"三维研究模型。当前研究热点聚焦于:1)民族地区文旅融合的社区参与模式创新,需运用社会交换理论解析利益分配机制;2)生态旅游与碳汇交易的耦合路径,应引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3)智慧旅游平台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需结合区块链技术构建可信体系。典型案例研究建议选取贵州"村超"现象,从游客行为图谱、赛事经济乘数效应、本土文化传播三重维度展开实证分析。考生需特别关注《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23)》中关于"银发旅游"与"Z世代文旅消费"的对比研究,掌握代际差异理论在市场细分中的应用。备考策略应注重跨学科方法训练,如运用系统动力学模拟旅游目的地承载力阈值,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验证"旅游动线优化"假设。建议建立"理论溯源-模型构建-实证检验-政策建议"的完整研究链条,在文献综述部分重点对比国内外学者对"旅游贫困"概念的界定差异,体现学术批判能力。最后需关注贵州省"十四五"文旅发展规划中"国际山地旅游枢纽"建设目标,将政策文本分析与实地调研数据相结合,形成具有操作性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