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艺术学考博初试主要考察专业基础知识和研究方向匹配度,2023年考试大纲显示专业课一为艺术学理论(713),包含艺术学原理、中外美术史、艺术社会学等模块;专业课二为艺术研究方向综合(813),涵盖艺术创作实践、美学理论、数字媒体艺术前沿等内容。参考书目明确指定了《艺术学概论》(王宏建)、《中国美术史》(张燕瑾)、《西方美术史》(潘诺夫斯基)等7部核心教材,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艺术学学科知识体系。
考试趋势分析表明,近五年真题重复率保持在35%-40%,重点考察艺术学理论的核心概念辨析(如"艺术本体论与反映论")、艺术史断代专题(如"宋代文人画美学特征")、跨学科研究方法(如"数字技术对传统艺术传播的影响")。2022年新增"艺术批评写作"题型,要求800字论文在3小时内完成,重点考察文献综述能力与学术规范意识。
备考策略建议分三阶段实施:第一阶段(3-6月)完成教材精读,建立知识图谱,特别注意《艺术学原理》中"艺术生产理论"与《美学原理》中"接受美学"的交叉关联;第二阶段(7-9月)进行真题训练,重点突破艺术史时间轴(从先秦到当代)和理论模型(如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的整合应用;第三阶段(10-12月)强化创作实践与理论结合,针对数字媒体艺术方向需掌握AE、Blender等软件基础,美学理论方向需精读杜维明、叶朗等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导师研究方向分布显示,美术教育史(张教授)、新媒体艺术(李副教授)、艺术人类学(王研究员)为三大重点领域,考生需在初试成绩公布后3天内完成导师论文精读(建议选择近五年CSSCI期刊论文),并在复试准备中体现研究方向契合度。特别提醒注意2023年新增的"艺术策展实务"考核模块,要求考生完成小型艺术展览方案设计(含预算表、展陈逻辑、风险评估),建议结合长春美术馆、伪满皇宫博物院等本地资源进行模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