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博考试以材料科学基础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考察考生对材料结构、性能、制备及功能特性的系统理解。根据近年真题及招生简章,核心参考书目包括《材料科学基础》(冯端、王仁、李恒远著)、《材料物理与化学》(陈振华、肖纪美、李建秋著)、《材料力学性能》(孟少农著)以及《材料科学导论》(李建秋、黄伯云著)。考生需重点掌握以下模块:1.晶体学基础(X射线衍射、相图分析、缺陷类型与影响);2.材料制备工艺(凝固理论、粉末冶金、3D打印);3.功能材料特性(半导体、超导、纳米材料);4.现代表征技术(SEM/TEM/HRTEM、XPS、拉曼光谱)。建议结合《材料研究方法》(徐恒钧著)强化实验设计能力,通过《先进材料学报》《材料导报》等期刊研读近三年北科大导师团队发表的SCI论文(如李宁院士团队在先进复合材料、张联盟院士团队在固态电池领域的成果)。考试题型包含材料科学基础简答题(40%)、材料物理化学计算题(30%)、现代材料专题论述(30%),其中晶体缺陷对材料性能影响、热力学相变计算、纳米材料表面效应分析为高频考点。备考需建立"理论-计算-实验-前沿"四维知识体系,建议通过北科大研究生院官网获取历年真题及参考答案,同时关注2023年新增的《材料基因组学与计算材料学》考核要求,重点掌握第一性原理计算、机器学习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等前沿内容。最后阶段的模拟考试应严格按考试时间(3小时闭卷)进行,推荐使用《全国工程博士专业学位考博指南》进行综合训练,特别注意北科大特色研究方向如高温合金、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领域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