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学科立足国家战略需求,构建了覆盖密码学基础理论、网络安全体系、信息加密与认证、攻防对抗技术等核心领域的知识体系。在密码学方向,重点研究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优化设计,特别是在量子计算威胁下传统密码体系的抗量子化改造,结合NIST后量子密码标准化进程,探索基于格密码、哈希签名等新密码结构的实现方案。网络安全领域聚焦网络攻防对抗技术,涵盖入侵检测与防御系统、零信任架构实现、物联网安全协议设计等方向,注重对《网络安全法》与《数据安全法》合规框架下的安全防护体系构建。信息加密与认证方向深入探讨国密算法在金融、政务等关键领域的应用实践,研究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身份认证机制,结合FIPS 140-2安全认证标准开发轻量化加密模块。大数据安全方向关注数据隐私保护与联邦学习技术,提出基于差分隐私的分布式数据安全共享模型,在医疗健康、智慧城市等场景开展隐私计算试点应用。人工智能安全领域重点突破对抗样本检测、模型逆向攻击防御等关键技术,构建面向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的AI系统安全评估体系。学科建设紧密对接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建设,近三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军工专项等科研项目28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Dependable and Secure Computing》《计算机学报》等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156篇,形成覆盖密码学、网络安全、大数据安全、人工智能安全四大方向的课程体系,其中《密码学与网络安全》获评北京市精品课程。当前研究前沿包括:1)量子安全通信网络架构设计与实现;2)6G通信协议栈安全增强技术;3)基于隐私计算的跨域数据融合范式;4)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平台。考生需重点掌握密码分析技术中的侧信道攻击与漏洞挖掘方法,网络安全中的流量特征分析与异常检测模型,以及大数据安全中的同态加密与安全多方计算原理,同时关注《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政策法规对行业实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