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考博初试主要考察学科理论基础、研究能力及学术潜力,考试内容覆盖教育技术学核心领域与前沿动态。根据近五年真题分析,初试包含专业课笔试(通常为两门,如教育技术学综合与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论)和综合面试,其中专业课笔试占比60%,面试占30%,英语测试占10%。专业课笔试重点聚焦四大板块:一是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包括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教育媒体与课件设计、在线教育模式等,要求考生掌握经典理论模型(如ADDIE、SAM)并能结合案例阐述;二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涵盖定量(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与定性(行动研究、案例研究)方法,需熟练运用SPSS、NVivo等工具;三是教育信息化政策与实践,需熟悉《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智慧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并能分析区域或学校信息化案例;四是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重点考察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在教与学中的应用场景,如智能评测、自适应学习系统等。
面试环节注重学术潜力和科研能力,常围绕三个维度展开:一是研究兴趣匹配度,通过“你为何选择教育技术学”等开放式问题考察学术志向;二是文献综述能力,要求考生在5分钟内总结某一领域最新进展并指出研究空白;三是研究设计答辩,例如给定“双减”政策背景,需现场设计一项实证研究方案并论证可行性。近三年新增“跨学科研究能力”考核,如要求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视角分析教育技术问题。
备考策略需分阶段实施:基础阶段(3-6个月)系统梳理《教育技术学导论》(陈丽著)、《教育技术学教程》(何克抗著)等教材,配合东北师大自编《教育技术学考研真题解析》;强化阶段(2-3个月)聚焦近五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报告(2022年东北师大教育技术学位列B+)及《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精读SSCI一区期刊(如JET、Computers & Education)高被引论文;冲刺阶段(1个月)通过模拟面试(推荐使用Zoom进行虚拟答辩)训练临场反应,重点突破“教育神经科学”“教育大数据分析”等新兴交叉领域。特别提醒考生关注2023年新增的“教育元宇宙”专题,建议研读《教育元宇宙技术框架与伦理规范》白皮书,并掌握Unity、Unreal Engine等虚拟现实开发工具基础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