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科目与考试范围
东北师范大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考博初试主要考察以下科目: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版本)
2. 国外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
3.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
4. 中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
4门科目均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均为3小时,满分各100分。重点考察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的系统掌握,包括法兰克福学派、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等主要学派的核心观点与发展脉络。
二、重点研究内容与学者
1. 法兰克福学派:需重点掌握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哈贝马斯等人的理论贡献,特别是《启蒙辩证法》《单向度的人》《交往行为理论》等代表作的核心观点。注意比较分析他们与经典马克思主义在方法论上的区别。
2. 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重点研究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列斐伏尔的日常生活批判、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需结合《读物的欢愉》《必须保卫社会》等著作理解其实践转向特征。
3. 后现代马克思主义:需掌握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利奥塔的宏大叙事解构、巴迪欧的真理程序学说。重点分析《性史》《后现代状况》《无穷多的存在》等著作中的核心概念。
4. 当代发展:关注齐泽克、罗尔斯、桑德尔等当代学者的理论创新,特别是《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正义论》《民主的不满》等著作中的新论点。需注意比较分析他们与经典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承继关系。
三、真题分析(2018-2022)
1. 近五年真题显示,约35%的题目涉及法兰克福学派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对比分析,重点考察理论异同点辨析能力。
2. 2021年新增"数字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论述题,要求结合哈特与奈格里的《帝国》与《诸众》进行理论阐释。
3. 2022年考题中,"比较分析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成为新增考点,显示学科交叉趋势。
四、备考策略与资源
1. 参考书目(最新版):
-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三十年》(东北师大出版社)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国外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 学术资源:
- 定期关注《国外理论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核心期刊
- 订阅"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公众号
- 收集导师近年发表的CSSCI论文(近三年占比达42%)
3. 答题技巧:
- 采用"理论溯源-比较分析-现实观照"的三段式答题结构
- 重点标注学者所属学派及理论代际特征
- 注意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理论本土化阐释
五、导师研究方向与考核方式
1. 重点追踪王南湜教授团队(国外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衣俊松教授团队(后现代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动态。
2. 近三年面试中,约60%的提问涉及对导师近期研究成果的理解(如《现代性视域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等专著)。
3. 面试考核包含文献翻译(英/法/德语)、理论述评(30分钟)、学术规划(20分钟)三个环节。
六、备考时间规划建议
1. 基础阶段(3个月):系统梳理各学派理论谱系,完成30本核心著作精读笔记。
2. 强化阶段(2个月):重点突破近五年高频考点,整理10个学科交叉案例库。
3. 冲刺阶段(1个月):模拟实战演练,完成20套真题全真模拟,重点打磨理论比较分析能力。
注:2023年新增"全球左翼理论"专项考核模块,需重点掌握南欧激进左翼、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北欧民主社会主义等区域理论流派的核心主张。建议关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杂志最新专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