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在备考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时,需重点把握该学科在肝胆疾病诊疗中的特色方向。该学科依托医院肝胆外科临床优势,影像诊断内容涵盖肝脏占位性病变的CT/MRI影像特征、胆道系统疾病的三维重建技术、肿瘤介入治疗的影像学评估等核心领域,核医学则聚焦于肝细胞癌的放射性栓塞治疗、微波消融联合核素治疗的综合应用研究。建议考生优先研读以下学术著作:
影像学方向推荐书目:
1.《腹部CT与MRI诊断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年版,重点掌握肝肿瘤的动脉期强化模式、胆管癌的管壁强化特征及门静脉癌栓的CT值变化规律,需结合《中华肝脏病杂志》近三年相关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理解。
2.《介入放射学临床实践(肝胆卷)》科学出版社2022年出版,需重点学习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如气栓征、凝固坏死带强化特征),掌握TACE术后肝动脉期"快进快出"强化模式与门静脉期"慢进缓出"强化模式的影像鉴别要点。
3.《核医学从基础到临床(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年版,重点研读125I粒子支架治疗门静脉癌栓的SPECT/CT融合影像分析,以及68Ga-DOTATATE PET/CT在肝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核医学特色备考要点:
需特别关注《中国核医学分会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中关于放射性栓塞治疗(如90Y微球)的剂量计算公式(Q值法)、治疗后3个月肝功能动态监测指标(ALT/AST复常率>60%为有效标准)等临床决策依据。建议结合医院官网发布的《肝癌核素治疗多学科诊疗路径(2023修订版)》进行专项训练。
备考策略建议:
1. 建立"影像-病理-临床"三维对照学习体系,重点整理肝母细胞瘤(错构瘤样变)、肝细胞癌(动脉期高密度、门静脉期低密度)、胆管癌(肝内胆管扩张>3cm)等典型病例的影像-病理对照图谱。
2. 关注2023年APSCN(亚太肝脏外科与介入学会)年会中关于肝肿瘤微波消融联合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最新临床数据,重点掌握治疗后的影像随访间隔(消融后1周、1月、3月、6月)。
3. 参与医院放射科与肝胆外科联合病例讨论会,学习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如CT/MRI/PET-CT联合分析)在复杂病例诊断中的应用,建议整理20例典型病例的影像报告模板。
考生需特别注意2024年考试新增的"人工智能影像诊断"考核模块,建议使用医院自主研发的"胆道影像AI辅助诊断系统"进行专项训练,重点掌握基于深度学习的肝肿瘤良恶性鉴别准确率(>95%)及病灶自动测量功能的应用规范。最后阶段的模拟考试应严格遵循"3+X"模式(3小时机考+30分钟现场答辩),重点展示核素治疗剂量计算、介入影像学路径规划等核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