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与福建省共建高校,其教育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是福建省唯一的教育学A类学科。本文立足"双一流"建设背景,聚焦新时代教育变革需求,探讨教育博士培养的创新路径。当前福建省正全面推进"教育强省"战略,2023年《福建省教育现代化2035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构建"学研产教"一体化创新体系,这对教育博士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理论基础层面,需系统把握三重逻辑关系:其一,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发展的互动逻辑,教育部《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指导意见》强调要服务教育治理现代化;其二,学术深耕与产业应用的转化逻辑,参照我校"教育经济与管理"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实践导向;其三,传统学科优势与新兴交叉领域的融合逻辑,如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等方向。研究团队已形成"政策分析-课堂实践-技术融合"三位一体的研究范式,近三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项目3项,在《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7篇。
方法论构建方面,建议采用混合研究法:量化层面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福建省12个地市的教育投入产出数据,质性层面通过深度访谈追踪20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提升工程"典型案例。特别要关注"双减"政策实施中的非认知能力培养机制,结合我校附属中小学的实践基地,建立教育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技术路径上,可借鉴"智慧学伴"省级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开发教育博士数字画像系统,实现培养过程的全息监测。
创新突破点应聚焦三个维度:其一,构建"教育新基建"评价指标体系,填补福建省智慧教育发展评估空白;其二,探索"闽台教育融合"新范式,依托我校台港澳教育研究中心资源,开发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模型;其三,创建"教育神经科学"交叉实验室,运用fMRI技术探究福建省特色课程对学生记忆编码的影响机制。研究计划分三阶段推进:2024年完成文献计量分析与政策文本挖掘;2025年开展田野调查与模型构建;2026年形成可推广的"教育博士-中小学"协同育人标准。
在实践转化层面,建议建立"四维联动"机制:与省教育厅建立政策咨询直通车,每学期提交《福建省教育改革前沿报告》;与福建教育研究院共建"教育博士智库",开发"数字教育治理沙盘系统";与厦门、福州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签订人才培养协议,设立12个教育博士实践基地;联合华为、网龙等企业打造"教育科技产业学院",共同申报"教育人工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通过上述举措,力争三年内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福师范"教育博士培养模式,为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贡献福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