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博参考书目及备考指南(2023版)以《高分子化学》(冯华源主编,第四版)和《高分子物理》(方晓军主编,第三版)为核心教材,辅以《高等聚物流变学》(严务镛著)及《聚合物科学前沿》(王佛松院士团队编)两本专业著作。考生需重点掌握高分子链结构理论、聚合反应动力学、热力学与相变行为三大基础模块,其中聚合物结晶与熔融理论需结合《聚合物流变学》中非牛顿流体特性分析,建议建立"结构-性能-应用"三维知识框架。
在实验技能方面,《高分子材料表征技术》(李静海等著)要求熟练掌握FTIR、XRD、DSC-NMR联用技术,特别关注宽角XRD中结晶度计算与DSC热分析中玻璃化转变温度测定规范。近三年考题中,界面聚合工艺优化(参考《界面聚合原理及其应用》,陈雪梅著)与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重点阅读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近五年综述)出现频次达32%,建议建立"材料设计-性能调控-应用场景"研究闭环。
跨学科融合部分需重点研读《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张玉奎等著)和《高分子复合材料》(李玉华著),特别关注福建师范大学材料学院近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海洋工程聚合物"方向相关文献。2022年真题显示,分子动力学模拟(需掌握GROMACS软件操作)与原位表征技术(如TEM-EDS联用)已纳入考核体系,建议通过《计算聚合化学》(陈建峰著)补充理论支撑。
备考策略建议采用"三阶段递进法":第一阶段(1-3月)完成教材精读并撰写知识图谱,第二阶段(4-6月)聚焦实验技术手册与文献精读(每周精读2篇SCI一区论文),第三阶段(7-12月)进行模拟开题与实验设计训练。特别注意2023年新增考核维度"绿色合成技术",需系统学习《可持续高分子化学》(张希民主编)中原子经济性评价体系,并关注学校官网公布的考博细则中关于"学术潜质评估"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