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考博考试分析及备考建议
一、学科特色与研究热点
甘肃中医药大学中医儿科学以"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发展理念,重点聚焦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及慢性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体系构建。近年来研究热点集中在:1)小儿呼吸道疾病的中药现代化研究(如腺样体肥大、反复呼吸道感染);2)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中西医协同干预(如自闭症、多动症);3)民族医药特色疗法开发(如甘药资源在儿科应用);4)儿童体质辨识与精准调理技术。考生需重点关注《中医儿科学》教材(第8版)及《中医儿科学》学科发展报告(2023年)。
二、考试内容与评分标准
1. 专业课笔试(300分)
- 基础理论(100分):涵盖中医儿科发展史、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儿科诊疗技术规范
- 现代研究(100分):近五年核心期刊论文(CSCD收录)分析能力考核
- 临床案例分析(100分):结合甘肃地区高发疾病(如兰州地区小儿肺炎高发区特点)设计临床情景
2. 综合面试(200分)
- 科研潜力评估(60分):研究计划可行性、创新性论证
- 学术伦理考核(30分):涉及儿科临床试验伦理规范
- 专业英语测试(30分):中英文文献摘要互译及专业术语辨析
三、核心参考书目与资料
1. 教材类
《中医儿科学》(张玉梅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王烈教授团队,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2)
2. 学术专著
《儿童体质辨识与调理》(甘肃中医药大学张氏团队,2020)
《民族医药儿科应用图谱》(甘肃民族医药研究院,2023)
3. 论文资源
- 近三年CSSCI期刊收录论文(重点阅读《中国中医儿科杂志》《中华儿科杂志》)
- 甘肃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年度报告(2019-2023)
四、备考策略与时间规划
1. 基础夯实阶段(3-6个月)
- 系统梳理《中医儿科学》知识框架,建立"病因-病机-治法"对应表
- 完成5轮教材精读,标注高频考点(如小儿惊风、小儿哮喘章节)
- 每周研读2篇核心论文,整理研究方法与结论
2. 强化提升阶段(2-3个月)
- 模拟考试训练(按真实命题规律组卷)
- 重点突破临床案例分析模块,建立典型病例库(含甘肃地区特色病例)
- 准备中英文研究计划(5000字框架),突出地域特色创新点
3. 冲刺优化阶段(1个月)
- 针对性强化面试技巧训练(结构化面试、压力面试模拟)
- 制作个性化知识地图(标注个人优势与薄弱环节)
- 准备研究设想(含技术路线图、可行性分析)
五、材料审核要点
1. 科研经历:重点突出与中医儿科相关的课题(国家级/省部级项目)
2. 论文发表:核心期刊论文需标注影响因子及引用情况
3. 实践能力:儿科临床实习证明(建议选择甘肃省儿童医院等三甲单位)
4. 附加材料:民族医药调研报告、特色疗法创新成果(如甘药方剂改良)
特别提示:2023年新增考核维度——"中医药文化传承能力",需准备1个与甘肃中医药文化相关的案例(如甘谷辣椒药食同源应用、临夏砖雕中医药文化等)。建议考生提前联系导师组,获取最新考试大纲及个性化指导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