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作为国家能源领域的核心学科,广西大学在该专业方向的博士招生考试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其考试体系以"宽基础+前沿性"为特色。考生需重点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第6版)》郑健平主编、王锡凡版《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以及《自动控制原理(第9版)》胡寿松主编等核心教材,同时关注2022-2023年发表的IEEE Trans on Power Systems相关论文。
在复习策略上,建议采用"三阶段递进法":第一阶段(3-6个月)系统梳理电路理论、电机学、电力系统规划等基础模块,重点突破潮流计算、短路电流分析、暂态稳定性等高频考点,建议每日保持3小时计算练习。第二阶段(2-3个月)聚焦专业核心,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高压直流输电、新能源并网等前沿方向进行专题突破,结合广西大学近五年录取数据中出现的35%比例的专业课综合题进行针对性训练。第三阶段(1个月)进行全真模拟,重点演练2018-2022年真题中出现的典型案例,特别是涉及抽水蓄能电站仿真、智能电网调度系统设计等广西区域特色考题。
考试内容呈现显著趋势性特征:2023年复试占比提升至40%,要求考生具备独立开展电力电子变换器建模、配电网韧性评估等科研能力。建议考生在初试复习中同步准备科研报告,重点整理在MATLAB/Simulink平台完成的仿真成果,如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配电网电压调节系统(2022年复试通过率提升27%)。针对广西大学特有的"西电东送"工程背景,需深入理解区域电网规划中的跨国输电技术,特别是涉及跨国电力市场交易机制的设计要点。
考生应建立"三维知识体系":纵向贯通电力系统经典理论,横向拓展智能微电网、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等新兴领域,立体化掌握电力电子器件(如SiC器件)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特别要注意《电力系统自动化装置》中继电保护配置方案的最新国标(GB/T 14285-2017),近三年该部分内容在笔试和面试中均出现占比超15%的情况。建议每日保持1小时的专业英语文献阅读,重点积累"transmission grid reinforcement"、"energy storage system"等高频专业术语的学术表达。最后阶段的模拟面试应着重演练"如何解决南方电网春检期间发现的35kV线路接地故障"等实际问题,展现工程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