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东方医院中医儿科学、针灸推拿学及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考博研究需重点关注以下核心参考书目与研究方向:
一、中医儿科学
1. 《中医儿科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重点章节:小儿常见病证(发热、咳嗽、消化不良)的中医诊疗规范,重点掌握"三焦辨证"体系在儿科临床的应用。配套使用《中医儿科学考题解析》(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近五年真题显示,小儿推拿手法(如开天门、揉太阳)及中药经典方剂(如六味地黄丸、保和丸)占实操考核35%以上。
2. 《现代中医儿科学》(王烈主编)
新增内容: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路径,重点研读"肺脾论治"在哮喘防治中的应用。需关注2022版《中国儿童生长标准》对辨证分型的影响。
二、针灸推拿学
1. 《针灸治疗小儿疾病》(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重点章节:小儿肌性斜颈(斜角肌推拿手法)、小儿惊风(百会穴透刺配合十二井放血)等特色疗法。结合《针灸学》教材(上海科技出版社)第7版,重点掌握任督二脉在儿科的应用规律。
2. 《小儿推拿学》(高树中著)
实操规范:需熟练掌握清肝经、补脾经等36种基本手法,注意《中医儿科学》与《推拿学》在小儿积食证治疗中的协同应用。近三年考博面试中,推拿手法操作考核通过率与考生实操手册掌握程度直接相关。
三、中西医结合临床
1. 《中西医协同治疗儿科疾病》(张伯礼院士主编)
重点章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中西医协同治疗方案,重点分析中药抗病毒成分(如黄芩苷)与免疫调节机制。需结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21年发布的诊疗指南。
2. 《儿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实践》(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部资料)
特色内容:脑性瘫痪的"针药结合"疗法(醒脑静注射液联合运动疗法),以及川崎病的"中药-免疫球蛋白"序贯治疗方案。建议联系导师获取最新临床案例集。
四、科研能力培养
1. 《中医儿科学临床研究方法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重点掌握Meta分析在儿科中药研究中的应用,关注2023年《中华儿科杂志》关于中药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系统评价。
2. 《针灸学临床研究进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重点研读fMRI技术在小儿推拿疗效评估中的应用,关注《JAMA Pediatrics》2022年发表的经颅磁刺激联合推拿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研究。
备考建议:
1. 建立知识图谱:将《中医内科学》《诊断学》与专科知识进行交叉整合,特别注意"脾虚证"在儿科各系统疾病中的转化应用。
2. 关注前沿动态:定期查阅《中国循证儿科杂志》《Journal of Alternative and Complementary Medicine》等期刊,近三年考博复试中,考生对"肠道菌群-免疫轴"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研究了解程度成为重要评分指标。
3. 实践能力强化:建议在东方医院儿科门诊完成200例以上跟诊,重点记录针灸/推拿治疗小儿夜啼、多汗症的疗效数据,形成结构化病例报告。
4. 科研论文准备:优先选择针灸干预小儿神经发育迟缓、中药调节Th17/Treg平衡等方向,注意引用近三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已发表的SCI论文(影响因子>3.0优先)。
注:2023年考博大纲新增"中医儿科经典文献研读"模块,需重点掌握《儿科学》王庆其、钱乙《小儿药证直诀》选段及《温病条辨》儿科应用,建议精读《中医儿科经典临床解读》(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