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统计专业考博考试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广泛的实践应用相结合为特色,其参考书目和考试重点主要围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统计方法、高级统计模型三大核心模块展开。考生需系统掌握《数理统计与数据分析》(胡志德著,第二版)作为基础教材,同时结合《应用回归分析》(W. H. Greene著,第七版)和《统计推断》(George Casella & Berger著,第二版)进行深入理解,辅以《时间序列分析:统计与经济视角》(Hull & White著)和《机器学习与统计推断》(Trevor Hastie等著)拓展前沿内容。
考试题型通常包含客观题(30%)与主观题(70%),其中主观题重点考察统计假设检验、参数估计、回归模型构建、方差分析及非参数检验等核心章节。以《数理统计与数据分析》为例,需重点掌握第4章(区间估计)、第5章(假设检验)、第7章(线性回归)和第10章(方差分析)的定理证明与计算步骤,结合典型例题(如t检验、F检验、Levene检验)的假设条件与临界值应用。对于《应用回归分析》,需熟练运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深入理解异方差性(Breusch-Pagan检验)、多重共线性(VIF检验)及模型诊断(残差图分析)等问题的处理方法,并能够通过Stata或R软件实现模型拟合与结果解释。
考博面试环节注重学术潜力的评估,建议考生在复习中同步关注《统计推断》中贝叶斯统计(第9章)、非参数检验(第8章)及现代统计方法(如生存分析、生存模型)的前沿进展。例如,Casella与Berger提出的贝叶斯决策理论(第5章)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第12章)可作为理论深化的补充。结合《机器学习与统计推断》中集成学习(第8章)、支持向量机(第9章)等算法,需理解其统计原理与实际应用场景的关联性,例如随机森林模型在预测分析中的过拟合问题及正则化处理策略。
备考策略方面,建议采用“三阶段递进式复习法”:第一阶段(1-2个月)以教材精读为主,完成课后习题并建立知识框架;第二阶段(1个月)通过历年真题(建议收集2018-2023年大连理工应用统计博硕真题)进行题型归纳,重点突破参数估计的 UMVUE 证明(如《数理统计》第6章)、Cramer-Rao下界推导(第7章)等难点;第三阶段(2周)进行全真模拟与错题复盘,同时准备开卷面试的英文文献汇报(推荐《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近三年Top论文),展示对统计方法在金融风险建模(如Copula函数)、生物信息学(如基因表达分析)等交叉领域的研究理解。
需特别注意大连理工考博对统计软件的实操要求,建议熟练掌握R语言(ggplot2、lme4包)或Python(statsmodels、scikit-learn库)完成假设检验、聚类分析(k-means、层次聚类)及贝叶斯建模(PyMC3)等任务。例如,使用R的shapiro.test函数进行正态性检验,或通过Python的scipy.stats.mannwhitneyu实现非参数秩和检验,需在代码中完整呈现数据预处理、模型拟合与结果可视化流程。关注大连理工近三年新增的“大数据统计”方向,可提前研读《大数据时代》(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著)中数据挖掘方法论,结合《数据科学中的统计方法》(Robert I. Kabacoff著)掌握Tableau或Power BI的数据可视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