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考博真题网 考博真题下载
考研试卷库
文章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真题网|考博试卷下载|考博信息|昊天信息咨询中心 www.51kaobo.cn >>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参考书

考博信息-1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法学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有机化学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生物技术与工程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外科学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机械工程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土木水利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动力工程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材料工程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化学工程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制药工程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考博参考书
 东南大学光学工程考博参考书
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博参考书
创建时间:2025-11-04 02:00:13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科的核心领域,始终处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前沿阵地。东北师范大学作为我国师范教育的重镇,其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具有鲜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导向特征。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颁布实施,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呈现出三个显著转向:从知识本位向素养本位的范式转换、从学科中心向学习中心的视角迁移、从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的机制重构。在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考生需要系统把握以下核心命题:

第一,课程设计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张华教授提出的"课程目标三维结构理论"(学科逻辑、儿童逻辑、社会逻辑)为课程设计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特别是在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大单元教学实践中,需要融合崔允漷教授的"素养导向课程开发模型",注重课程内容结构与学习进阶的有机衔接。值得关注的是,东北师范大学李松林教授团队提出的"课程实施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引入过程性数据采集工具,为破解课程实施"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实证支撑。

第二,教学实践的范式转型与技术创新。刘儒德教授强调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正在重塑课堂教学形态。在具体操作层面,需要掌握王陆教授的"认知负荷理论"在课堂设计中的落地策略,特别是在信息化教学场景中,应注重技术支持与认知规律的协同适配。东北师范大学周晓虹教授团队开展的"深度学习课堂观察量表"研究,通过量化分析教学行为与学习成效的关联性,为教学改进提供了科学依据。

第三,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系统建设。郭华教授提出的"实践性知识生成机制"为教师发展研究指明方向。在博士论文选题中,应关注"双新"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的迭代升级路径,特别是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教学行为的关键转化机制。东北师范大学马云鹏教授主持的"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学校"项目,通过建立"高校-政府-学校"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了教师发展支持系统的"四维模型"(制度保障、课程体系、专业社群、评价激励),这一经验对博士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在研究方法层面,建议考生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注重理论建构与实践验证的循环互动。例如,在探讨课程实施问题时,可先通过德尔菲法构建理论框架,再运用案例研究法进行深度解析,最后通过行动研究法推动实践改进。同时,要特别关注东北师范大学在课程与教学论领域的特色研究,如田慧生教授提出的"课程文化生态理论"、裴娣娜教授倡导的"生命·实践教育学"等,这些理论创新为学术研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研究存在三方面张力需要突破:课程改革政策文本与教师实践逻辑的张力、学科知识体系与学习认知规律的张力、技术应用工具与教学本质价值的张力。建议考生在选题时聚焦这些矛盾点,例如探讨"人工智能时代课程内容的适切性重构""大概念教学中的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平衡"等前沿议题。同时,要注重理论对话,既要与国际课程与教学论前沿(如OECD的"学习框架"、美国NGSS的"三维整合标准")保持对话,更要立足本土实践,提炼具有普适价值的中国经验。

最后,需要强调学术研究的伦理规范与创新意识。在数据采集环节,应严格遵守《教育研究伦理守则》;在理论创新方面,要避免简单移植西方理论,而是通过"理论嫁接"实现创造性转化。例如,将佐藤学教授的"学习共同体"理念与我国"小组合作学习"传统相结合,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组织模式。东北师范大学近年来的博士论文中,有23%的选题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的有机统一,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启示:真正的学术突破既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更离不开扎根田野的实证研究。

 

申老师

周一至周六
8:00-18:00

联系方式
13323216320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