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依托学校在石油工程领域的传统优势,形成了以油气资源勘探开发为核心,融合地球物理探测、信息技术与智能装备研发的复合型研究方向。学科建设注重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中石油、中石化等能源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近年来在页岩油地震预测、三维地质建模、智能测井解释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考生在备考过程中需重点把握以下四个维度:
一、考试科目与参考书目体系
初试科目包含《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基础》和《油气勘探开发综合理论》两门核心课程,其中专业基础考试涵盖地球物理勘探原理(参考书目:赵明诚《地球物理勘探教程》)、数字信号处理(参考书目:奥本海姆《离散时间信号处理》)、反演算法(参考书目:陈晓波《地球物理反演原理与应用》)三大模块,每科12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近五年真题显示,地震波场合成与反演(占分25%)、储层参数反演(占分20%)、信号降噪算法(占分15%)为高频考点。
二、学科前沿与热点聚焦
2023年学科评估显示,本学科在"智能勘探装备"和"多波场联合反演"方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建议考生关注以下前沿领域:1)基于机器学习的地震数据自动解释系统开发(重点论文:《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2022年刊载的CNN-LSTM混合模型);2)页岩油气储层地震属性提取新技术(参考2023年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学术年会报告);3)量子计算在地球物理反演中的应用(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24年第1期刊载相关研究)。考生需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物探与化探》等核心期刊近三年文献中积累至少20篇综述类文章。
三、备考策略与实战训练
建议采用"3+1"复习模式:3个月基础强化(完成全部参考书目精读+典型例题演练),1个月专题突破(针对高频考点进行模拟推演)。针对专业基础考试,需重点掌握以下题型应对技巧:1)概念辨析题(如"共中心点叠加与偏移叠加的区别"需结合F-K变换理论阐述);2)计算应用题(典型例题:利用射线参数法计算震源到检波器的传播时间);3)案例分析题(2022年真题要求分析某页岩气区块三维反演结果与井资料的吻合度)。建议建立错题数据库,对近十年真题中的典型错误进行归类分析。
四、复试与科研能力评估
复试采用"三段式"考核:专业英语测试(翻译最新SCI论文摘要)、科研方案设计(现场答辩形式)、实验操作考核(数字测井仪操作+地震资料处理软件应用)。特别强调对MATLAB地震处理工具箱(seisplot、seis工具箱)和Petrel建模平台的熟练程度。考生需准备3个完整的研究方案(含技术路线图、可行性分析、创新点说明),建议选择"基于深度学习的叠前反演优化"或"多模态数据融合解释"等交叉学科方向。推荐参考2023年博士招生目录中新增的"智能地质信息技术"研究方向。
毕业要求方面,重点考核学术成果(需发表SCI二区论文2篇以上)、技术转化能力(完成至少1项校企合作项目)和学术伦理规范。建议在学期间至少参与1次国际学术会议(如IGC、APPEX),积累跨文化交流经验。对于跨专业考生,需额外补充《高等数学(数理分析)》《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基础课程知识,建议通过Coursera平台完成MIT相关公开课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