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考博专业考试以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其参考书目主要涵盖《化工热力学》(作者:陈建峰)、《化学反应工程》(作者:陈建峰)、《化工原理》(作者:孙宏波)、《传递过程原理》(作者:汪家鼎)等经典教材,同时结合《绿色化工与可持续发展》(作者:李静海)、《化工过程优化与智能控制》(作者:张晓东)等前沿领域著作。考生需重点掌握热力学三大定律在化工系统设计中的应用,深入理解多相反应器(如固定床、流化床)的动力学模型构建,熟练运用传递过程理论分析传热传质效率,并关注化工设计中的全生命周期评估(LCA)与过程强化技术。针对《化学反应工程》中反应器尺度效应与参数优化章节,建议结合Aspen Plus模拟软件进行案例实操,强化对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CSTR)、管式反应器(PFR)等典型设备的性能对比分析。在备考策略上,需建立"三阶段递进式复习法":第一阶段(3-4个月)完成教材精读与公式推导,整理知识框架图;第二阶段(2个月)通过历年真题(东南大学2018-2022年考题)训练答题逻辑,重点突破化工热力学计算题与反应器设计综合题;第三阶段(1个月)参与实验室科研项目,撰写研究计划书并模拟答辩,强化科研思维。特别需注意东南大学近年考题中增设的"碳中和背景下的化工过程低碳化改造"论述题,建议结合《化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作者:王静)中碳捕集与封存(CCUS)技术、生物基材料合成等案例进行拓展学习。公共课备考应着重提升专业英语文献阅读能力,每日精读2篇《AIChE Journal》《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最新论文,总结核心工艺创新点。跨学科能力考核通过"双盲"实验设计题体现,需掌握微反应器技术、分子模拟(如DFT计算)等交叉领域工具,建议选修《化工计算与模拟》(作者:赵国屏)配套实验课程。最后阶段应构建"错题-热点-前沿"三维知识库,针对东南大学2023年新增的"人工智能辅助化工过程优化"考核模块,重点学习《化工人工智能》(作者:李洪钟)中机器学习算法在反应条件寻优中的应用实例,确保在复试中展现学科前沿把握能力。